关于京华
企业简介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发展历程
公司优势
资质荣誉
企业资质
工法专利
企业荣誉
新闻资讯
企业新闻
行业资讯
产品与服务
产品设备
工程服务
工程业绩
制药业绩
医疗器械业绩
实验室业绩
光电业绩
公建装饰业绩
诚聘英才
校园招聘
社会招聘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留言反馈

新闻资讯

information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服务医药产业,探索人才培养

2020年05月19日

        1-2005211G350958.jpg

        如何利用苏州的本地资源,力促苏州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的建设,形成本土药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苏州队”,为建设苏州“药谷”源源不断提供不同层次药学人才的“苏州方案”应该提上议程。


            生物医药产业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苏州通过持续发力,在生物医药领域已形成了先发优势,跻身国内重要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并入选国家产业集群。苏州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新地标,十年内力争医药产值突破万亿元,并将苏州打造成中国的“药谷”。这一宏伟蓝图为苏州生物医药发展提供了未来“黄金十年”的大发展机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苏州打造中国“药谷”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及创新药研发方面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特点,吸引产业/资本聚集的强磁场效应已初步显现。

            当前,要打造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新地标,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加强:一是在原始创新能力建设上要有布局抢占制高点,支持重大原创研究的举措,这是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行动,在相应的载体和重大课题上都应有计划;二是技术创新和服务,特别是在面临可能的“脱钩”风险,许多关键技术引进吸收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如何立足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培育本土技术创新和服务机构而谋求突破,就显得更为重要;三是加强临床研究能力和水平的建设,特别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双报”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服务能力及水平的提高(包括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四是药物经济和药政研究及服务能力的建设等;五是培育和支持本地现存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

            显然易见,人才是实现苏州生物医药大发展的原动力和硬核。那么如何为苏州医药未来黄金十年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保障呢?虽然靠政策优惠是吸引国内外优才到苏州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然而,必须意识到国内各地相关的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各地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单纯依靠“加码”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惠才竞争手段是不可持续的。如何利用苏州的本地资源,力促苏州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的建设,形成本土药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苏州队”,为建设苏州“药谷”源源不断提供不同层次药学人才的“苏州方案”应该提上议程。

            苏州大学药学院经过近年的跨越式发展,在药学研究和高端药学人才培养上已形成一定特色,是具较大影响的药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药学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在第四轮(201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12位,在2019年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评估中,国内排名段位3至8名,全球排名段位76至100位次。药理/毒理学已迈进全球前千分之二内顶级学科。因此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最近的国家一流专业遴选中,苏大药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更为重要的是,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大学药学院培养毕业生(本科及研究生)约65%左右毕业生留在苏州市工作和服务,为苏州生物医药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级各类药学人才,并获得用人单位高度好评。

            面对苏州市委、市政府建设苏州医药产业世界新地标的战略部署,苏大作为苏州的大学,在苏州“药谷”建设中应有责无旁贷的担当。无论是相关药学研究、技术开发、服务地方经济,特别是人才培养上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苏大为了响应苏州医药未来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吴江“未来校区”的建设,在吴江区政府及太湖新城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形成了多项重要共识:

            一是在大力提升现有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的基础上,在吴江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拟在吴江苏大未来校区建立“苏大吴江国际药学院”,利用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拓宽苏州药学人才培养的渠道和国际化水平。二是拟在吴江未来校区建设“国际先进医药转化研究院”和“成果转化中心”。主要聚焦于医药科技一流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创新项目的转化研究。三是整合苏大附属医院的临床药学资源,做大做强做好药物临床研究这篇大文章,服务苏州医药产业。四是大力发展新医科,加强医药结合、药工结合人工智能与药工结合的研究及新型人才培养。苏大领导对苏州大学如何更好服务苏州未来医药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校长熊思东进一步指示要加快调研,对如何整合校内外资源,筹建“苏州大学新医学科学学院”的可行性论证。熊校长进一步指出该新医学科学学院将有别于传统医学院:研究上强调前沿性,交叉性,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医、药的结合;新医学要注重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和应急管理并考虑规划建设研究型的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做大做强新型医/药学人才培养,特别是国际化,高水平兼具交叉科学背景的医/药人才,力助苏州“药谷”建设。

            十年树木易,百年树人难,我们深知人才培养是系统和艰辛的工作。但作为苏州唯一具备规模化培养药学高端人才的培养机构,在苏州“药谷”的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努力形成本土药学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苏州方案”,这不仅是苏州生物医药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本文转自:苏州日报 ★作者系苏州大学药学院院长、苏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